近年来,瓜州县不断健全完善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形成了矛盾纠纷“层级过滤法”,分级、分类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1-7月,共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690件,成功化解686件,化解成功率99.4%。
一、建强阵地、凝聚合力,复杂纠纷“一站化解”
以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为目标,把“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成守护人民安宁的桥头堡,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领域、全过程的优质服务。一是县乡两级矛调中心建设高标准推进。着力在完善治理格局、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手段等方面扎实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形成内外联动、上下协同、有序衔接的“1+15+X”多元化纠纷化解格局。1个县级、15个乡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开启高起点高标准运作模式。二是职能部门集中入驻。县级矛调中心内设接待服务大厅、公共法律服务室、心理咨询室、视频调解室等7个功能室,整合县信访、公安、法院、司法等职能部门力量,聘任专职调解员7名,集信访接待、矛盾调处、仲裁、诉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司法救助、心理安抚“八位一体”,真正做到下活一盘棋、织好一张网、惠及全县人。三是健全机制高效运转。明确各级中心矛盾纠纷“统一受理、分类登记、分流转办、跟踪督办、办结反馈、群众评价、定期回访”工作流程,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疑难复杂和重大矛盾纠纷进行联合调处,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确保纠纷及时有效化解。健全完善《瓜州县人民调解“个案补贴”办法》,严格落实人民调解员每案100-600元的调解个案补贴政策,调解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
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疑难纠纷“专业应对”
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多样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点,建立健全专业应对机制。一是专业性组织解疑难。成立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医疗、物业等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7个,律师调解室1个,个人调解工作室11个,充分发挥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的优势,专门化解专业性较强的疑难案件,促进了各类疑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二是本土化调解促和谐。整合调解组织124个,吸纳行业专家、调解能手等1186名,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熟悉情况、便于开展工作的优势,通过运用“接地气”式调解法,使群众“问题说得出来,道理听得进去”,调解成功率不断提升。形成了“老娘舅说事团”县级品牌,“聂建伟调解室”“流动小板凳”“广事好商量”等15个符合本地特色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品牌,不断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向本地化、精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三是法律服务润民心。设立15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83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全县88个村(社区)配备了法律顾问,建立了“法律服务工作微信群”,不定期推送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随时随地解答群众咨询、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各类纠纷。
三、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基层纠纷“一网揽尽”
以源头治理为工作抓手,整合资源下沉网格,着力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解纷服务,切实将风险矛盾依法化解在源头。一是党建引领服务下沉。构建“城镇党委+社区大党委+区域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成立网格党支部28个、网格党小组113个,积极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进网格活动,调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1894名在职党员到社区认领岗位,推动党群工作互融共促,形成“组织亮旗、党员亮岗、网格亮责、物业亮牌”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二是“八进”网格为民解忧 。充分发挥政法系统、群团组织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在全县组织开展“八进”网格活动,统筹安排全县200余名专业力量下沉15个乡镇进村进社区进网格,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政策法规宣传等服务,逐步形成了“法网”“检网”“警网”等多网融合,使社会稳定的底板更加牢固。三是常态排查消除隐患。充分发挥网格员熟悉情况、便于开展工作的优势,常态化开展排查走访,对邻里、家庭、婚恋、债务纠纷等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开展全面摸排,对浅层次矛盾纠纷就地疏导化解,对原因复杂、矛盾较深的登记在册,及时反馈,实时跟踪掌握,严密防范因矛盾纠纷激化可能铤而走险人员,从源头上最大限度消除不稳定因素。
【责任编辑:ms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