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淄博宣传文化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召开

2022-10-14 15:14:48    来源:淄博日报

  10月13日,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淄博宣传文化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同志向社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举措与成效,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十年来,淄博的宣传文化工作与全国全省同向同行,全市宣传文化战线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使命任务,以“深化文化赋能,打造文化繁荣的现代化新淄博”为目标,守正创新、砥砺前行,全市宣传文化工作取得关键性、趋势性、转折性变化,为全面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

  十年来,学习贯彻党的理论思想走深走实

  读原着、学原文、悟原理,我市精心组织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了深学细悟笃行的浓厚氛围。同时,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出台“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制定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1+6”集中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成立5个市级重点新型智库,与淄博职业学院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理论研讨会,开展“百题调研”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策性研究,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文章。

  理论宣讲提优扩面。坚持群众在哪里、理论宣讲就到哪里,以“三雁行动”为统领,统筹用好1+5支基层党组织书记宣讲、红色文化宣讲等3类宣讲队伍,构建“一区县一品牌”工作格局,“明理胡同”“裕禄讲堂”宣讲品牌叫响全省全国,3人获评中宣部“全国基层理论宣讲个人”,“沂源红”宣讲团获评中宣部“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建强用好“学习强国”淄博学习平台,开展“8支队伍”宣讲、“中国梦”百姓宣讲、“六进学校”宣讲等各类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十年来,主流舆论持续巩固壮大

  十年间,我市聚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统筹网上网下、内宣外宣,多层次、立体化打造新闻舆论工作新格局,建立全市重大主题宣传策划工作机制,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舆论主旋律更强劲、正能量更充沛。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采访团先后20余次来淄集中采访,聚焦朱彦夫、孙建博、亓庆良、刘昌法等重大人物典型,对我市新旧动能转换、生态环保治理、乡村振兴、品质活力城市建设等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组织策划开展了聚焦沂源红、国瓷进我家、助力精准扶贫、看城市变化等媒体在行动集中采访60余次,配合央媒、省媒来淄采访200余次,与央媒合作开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19项系列活动,共同打造红色精神新高地,形成了强大宣传声势,凝聚了全市上下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聚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聚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打造“厚道齐地 美德淄博”品牌,建设城市荣耀广场,选树和宣传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焦裕禄、朱彦夫被授予新中国“最美奋斗者”,朱彦夫荣获“人民楷模”“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2人、省级道德模范30人、中国好人75人、山东好人459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2人、山东省新时代好少年17人。

  同时,我市聚力推动媒体融合,建设淄博市融媒体中心,全市8个区县融媒体中心全部通过省级验收,进一步建成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服务基层治理的主流舆论阵地。精准策划新闻发布会主题,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400余场,推动了党务政务公开纵深发展。聚力创新对外宣传,积极开展多元化对外传播,在中央、省主流外宣媒体刊发外宣稿件3000余篇(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专题片3000余分钟,在香港《大公报》出版“今日淄博”专版100余期。制作《中国淄博》《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淄博卷》《这里是淄博》《遇见淄博》等城市形象宣传画册、宣传片。以国际友城为突破口,精准开展对外传播,组织实施各类对外传播活动50余次,有力提升了淄博对外形象。

  十年来,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尼山淄水”交相辉映,淄博文学艺术事业是“山东文脉”重要的一支。十年间,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淄博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突破行动方案》,带动陶琉文化、鲁商文化、孝文化等地域文化创新发展。每年举办齐文化节,连续举办六届“齐文化与稷下学高峰论坛”,推动齐文化在更高平台交流传播。着力推进全域旅游城市建设,强化“全域皆景区”理念,研究谋划“五城三区”新载体,加快推进齐风胜境、颜神古镇、马踏湖等重点文旅项目,“一核五带文旅融合”发展布局初步形成。我市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我市实施了“两创双百”高峰计划,推出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等各门类文艺精品200余部,16部作品入选省“文艺精品工程”,40余部文学作品斩获省级以上奖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主题活动近10万场次。打造“齐舞·悦动”淄博文化艺术季、“赶牛山”文艺小分队等文化惠民品牌,举办淄博青岛啤酒节、麦田音乐节等时尚节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我市制定出台《淄博市“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市级文化产业孵化器和特色文创园评选扶持措施等,设立文旅融合发展资金。陶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博山区获评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4家企业获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6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文化企业30强”。实施“山东手造·齐品淄博”品牌提升工程,打造陶瓷、琉璃、丝绸、食品酿造、家居等5个产业集群,在“山东手造”(济南)展示体验中心建设淄博手造展示营销窗口店,打造“立足济南、辐射全省”的淄博文化展示窗口。

  十年来,精神文明建设再谱新篇

  文明是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灵魂,更是一座城市最亮丽的底色。我市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形成文明风尚,人民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我市将“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列入全市发展战略,构建“全域全员、全时全效”文明创建新格局,健全“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开展“沉浸式”创城,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国农村改厕工作推进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全国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分别达17个、19个、3个和2个。

  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化拓展,着力打造一座最有爱的城市。目前,我市已建成文明实践中心8处,实践所88处,实践站2937处,实现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构建起“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打造各类志愿服务品牌400余个,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2个,全国最美志愿者1人。实施全域美学教育等七项工程,深化移风易俗,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全市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达100%,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达100%,红白理事会培训工作达100%。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在全省率先推出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办法,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教育阵地建设,打造乡村“复兴少年宫”148所,桓台县被列为乡村“复兴少年宫”全国试点县。

  十年来,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有力

  我市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努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联合大服务,确保“党委的工作部署到哪里、宣传的力量就汇聚到哪里、宣传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同时,制定出台《淄博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不断提升宣传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实施社科人才培养、文艺人才培育等十大工程,探索齐文化、陶琉文化等本土人才培育新模式。开展“淄博文化英才”等推荐活动,全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人、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3人、齐鲁文化名家2人、齐鲁文化英才3人、齐鲁文化之星94人、淄博文化英才24人,获评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1人。

  回望十年淄博宣传文化发展之路,记录着过去的荣光,更启迪着未来的美好。如今的淄博,正以崭新的形象,以自信的姿态,迎接着下一个十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责任编辑:rj2022】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首页

Copyright 1998-2028 http://www.hmzs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务观察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2007115号-7 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