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消费 > 正文

汪泓:要发挥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 稳增长、促消费

2022-09-16 19:28:37    来源:中国经营报

  “对中小型企业,在政策上,除了减免税收等措施,还需通过融资手段,在信贷上给予支持。此外,还要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让市场的渠道能够打开。”近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巴黎大区工商会法中交流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2第八届欧洲论坛于巴黎和上海双会场线上线下同步举行,以“疫情下中国经济的嬗变之路”为主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要利用市场机制将市场渠道打通,不能让产业链断裂。”

  近年来,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服务业领域面临发展挑战,作为市场主体,它们的活力也关系着消费市场的保障。汪泓向记者坦言:“帮助市场主体度过生产经营困难,尤其是帮中小微企业纾难解困,让企业活跃起来,是重振经济的根本和关键。”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

  撬动市场需要消费者带动

  民营企业吸收了80%左右的劳动力,是促进经济活力的极为重要的市场组成部分。汪泓向本报记者指出:“撬动市场需要消费者带动。只有烟火气恢复了,市场活跃度才能恢复,企业才能生存。”要发挥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稳增长、促消费,抓重大消费活动,扩大总体消费需求。同时,要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发展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鼓励定制、体验、智能、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促进新型消费,要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智慧零售、智慧旅游、智慧养老、数字文化、智能体育、“互联网+”等消费新业态,同时,要加强商业、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交通等消费跨界融合,增加更多新的消费场景。在消费者端,各地也在采取各种促进消费的措施,比如通过发放消费券及免景点门票等方式拉动国内旅游和消费。

  对于当前相关部门应当如何助力恢复民营企业活力,汪泓则指出,相关部门要帮助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实现精准管理。“要利用市场机制推动中小企业找到发展的空间,生产要素得到有效配置。”

  在汪泓看来,通过退税、直接补贴、税费及房租减免、缓交社保费用等多种手段帮扶企业,可以为企业增加现金流,是企业救急的“及时雨”。

  此外,相关部门要加大财税金融的支持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短期险规模,特别是对中小微外贸企业,要进一步提高承保覆盖面,缩短理赔时间,要支持银行机构不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满足外贸企业合理资金需求。”

  具体来看,相关部门可以梳理一批急需资金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名单,予以重点支持。面向外贸企业,应当加大汇率避险和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宣传培训力度,指导跨境电商企业用足用好现行出口退税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相关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还要激发企业主体作用开展“抱团取暖”“危中寻机”。比如,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交易,有效避免价格波动风险;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升级,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让更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在产品设计、质量等方面的创新优势来部分抵消成本上涨影响。

  稳“双链”保障海外市场

  尽管全球经济面临飙升的通胀、美联储加息等不利因素,2022年中国依然保持出口热潮。海外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仍高于许多经济学家的预期,尤其是来自美欧地区与中国亚洲邻国的需求。长期趋势也在发挥作用,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更先进和更高价值的制成品领域稳步增加市场份额。

  汪泓认为,随着通胀席卷全球,消费品成本上升,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额明显上升。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6月中国出口额同比增长22%。但是到7~8月份有所回落,外需疲软拖累出口,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较上月均出现明显下滑趋势。

  中国拥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和人才资源,且供应链优势日益显着,随着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进,为企业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市场。中国有巨大的经济体量、市场规模,以及在成本上的竞争力和供应链的优势等。

  为此,汪泓提出,首先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双链”稳定,提高企业达产率。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是稳企业预期的重要方面。要鼓励构建上下游产业形成利益共同体,鼓励上下游企业相互参股、持股以及签订购销中长期合作协议等方式,协同应对市场风险,达到成本最小化、资源合理化、技术管理协同化的目标。

  其次,相关部门要帮助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优化创新线上办展模式,打造国别展、专业展、特色展,帮助企业获取更多订单。支持中小微企业以“境内线上对口谈、境外线下商品展”等方式参加境外展会。鼓励创新绿色高附加值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支持医药企业注册认证中医药制剂和生物制品,支持企业开展绿色低碳贸易,支持国外消费者购买中国品牌汽车,支持更多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

  与此同时,还要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支持劳动密集型外贸产业在国内梯度转移,稳定发展,保障就业岗位,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支持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两头在外”保税维修,探索开展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产品保税再制造试点。加强进口促进平台培育建设,培育新一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扩大优质产品进口。

【责任编辑:rj2022】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首页

Copyright 1998-2028 http://www.hmzs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务观察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2007115号-7 百度统计